在线投稿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作文 > 18新利平台登录 > 高考素材 > 2012年5月高考语文新

2012年5月高考语文新

佳节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注释:1103年,以《承天院塔记》一文得祸,被诬为“兴灾谤国”,贬至宜州。本诗写于被贬之后。

A.本诗以“”为题,既抒发了春天万象昭苏之感,又从扫墓想到人的各种活法,人生的不同价值。

④与春夏相比,这山上不变的是松柏。一出别墅的后门就有十几株两抱之粗的苍松直通天穹。树干粗粗壮壮,溜光挺直,直到树梢尽头才伸出几根虬劲的枝,枝上挂着束束松针,该怎样绿还是怎样绿。这时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走到松枝间却寂然不动了。我徘徊于树下又斜倚在石上,看着这红日绿松,心中澄静安闲如在涅槃,觉得胸若虚谷,头悬明镜,人山一体。此时我只感到山的巍峨与松的伟岸,就只剩下这两样了。苍松之外,还有一些新松,栽在路旁,冒出油绿的针叶,好像全然不知外面的季节。与松作伴的还有柏树与翠竹。柏树或矗立路旁,或伸出于石岩,森森然,与松呼应。翠竹则在房檐下山脚旁,挺着秀气的枝,伸出绿绿的叶,远远地做一些铺垫。你看它们身下那些形容萎缩的衰草败枝,你看它们头上的红日蓝天,你看那被山风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石板路,你就会明白松树的骄傲。它不因风寒而筒袖缩脖,不因人少而自卑自惭。我奇怪人们的好奇心那么强,可怎么没有想到在秋敛冬凝之后再来香山看看松柏的形象。

B.文章第三段写到苏轼在夜深人静时去游承天寺,是为了以承天寺“明静如处积水之中”类比“神清气朗如在真空”。

C.文章第五段 “天然焦墨山水图”的比喻,主要作用是为了形象表现如诗如画的美丽。

E.为突出的特点,作者在文中多次把它同春夏秋三季的香山景象进行对比,写出了“香山性格的那一面”。

19.作者冬日游香山,赋予了一种深刻的精神意蕴。自然界有很多景物都会触发我们的情感,带给我们感悟,请你选择一个,说说自己的体验。不少于200字。(10分)

②答案示例:我同意这个说法。此诗的开头确实不同凡响,情调在诗人

的笔下,并不是一味的哭哭啼啼,而是既描绘出春天桃李争艳的热闹景象,同时也点出人们祭扫荒垅,愁云黯淡的场面。一笑一愁,互为对称。一方面诗人并不因眼下遭遇逆境而对大自然的生机视而不见,另一方面,他毕竟是一贬再贬,身处荒陲,逢此,很自然地会激起有感于生死大限的心灵颤动。

16.(4分)B E(A选项认为作者对冬另外三季的态度是“淡漠甚至厌恶”,一是文中无据,二是作者写另外三季主要是为了对比突出冬。选择本项是犯了忽视整体观照而解读的错误。C选项对比喻句的设喻意图解读错误,该比喻主要是为了说明不要掩饰,只留本质。D作者礼赞的是香山冬日不为人知的一面,但对香山其余三季人们所熟悉的热闹与繁华并未否定。)

17.(5分)表现了作者在冬日意外发现(1分)香山另一面性格的惊喜(2分)。引领出(1分)文章对让作者极其惊喜的“意外”“发现”(或香山另一面)的叙述和思考。(1分)

最新更新
精品分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