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工作总结范文>工作总结>实习救助站工作总结

实习救助站工作总结

(一)实习生总人数:4人流浪未成年人总人数:9人器材:乒乓球拍、乒乓球所用活动室:大学生实习中心目的:对机构的环境有初步的了解,并且和孩子们建立基本的关系,对以后的活动进行铺垫。内容:9:30--11:30参与了冯元老师对流浪儿童的法律课程,观察了机构的硬件设施,对机构职责有了较为明确的了解。14:00--16:00在与孩子打乒乓球的过程中,了解了部分儿童的基本情况,做了个案调查,为以后的个案及小组工作准备条件。所用专业方法与技巧:积极倾听、澄清、观察,同理心的表达活动总结通过对机构的工作环境和被救助儿童简单的了解,为以后实习工作的计划以及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依据,有利于小组活动的目标性和有效性。但通过自己观察,也发现了一些机构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改进。由于是第一次实习,与机构督导交流深度不够,还有待提升。但在活动中自己还不够主动,自身的感染力和热情不足。

(二)活动地点:室内活动室器材:电视机目的:通过游戏帮助提升孩子们的智力,与创新意识。并且在团体中让孩子们懂得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彼此尊重和了解。让孩子们从游戏中获得快乐,营造轻松快乐的氛围。内容:(1)向孩子介绍在游戏当中应该遵守的规范(2)带领孩子们做游戏,由我主持,其他人做协助工作,向孩子们介绍游戏规则,并引导孩子积极参与。(2)对于一些无法融入到游戏中的孩子,工作员一起强调小组规范,维持现场秩序。(3)在孩子们的要求下,为孩子们播放《猫和老鼠》动画片,过程中保持现场安静的秩序。所用专业方法与技巧:活动中针对孩子的特点和需要采取改变活动计划地方案;当孩子间产生冲突事件时,即时加以制止,并且共同分析冲突产生的原因,适当予以引导。这次活动中我们和孩子们地沟通明显深入和自然,相互间的关系和上次相比有了明显的进步。但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则需要深思:(1)在游戏开展过程中很难维持现场秩序,让孩子融入到我们的小组之中。由于很多游戏孩子们都已经玩过,因此对游戏没有兴趣,他们更喜欢自己玩,现场难以控制,游戏根本无法进行下去。(2)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基本上没有听主持人讲话,全部在那里打闹,一片混乱,我们也无法维持场面。最后,自己都产生了无助的情绪。(3)有两个年龄大一些的孩子不屑于去看动画片,一直在默中。在其他方面也没有与其他的孩子互动和交流。从上述问题中总结如下:(1)游戏设计本身没有真正考虑到孩子的切身需要和特征,没更够将游戏与孩子的爱好嫁接,因此无法吸引孩子的兴趣。而且游戏也缺乏创新,都是一些老套的游戏,大多数都已经玩过。因此,需要我们在设计游戏时既要有新颖的地方,也要考虑孩子的需要,而不能以计划为本身(2)这些孩子们大多处于儿童和青春期,这个阶段的特点就是好动与叛逆。因此在游戏的设置中一定要实际的适合这些年龄阶段的游戏来,才能得到他们的配合。(3)主持人也没有很好的将活动规则说清楚,不能极大地调动孩子的兴趣。

(三)活动地点:博弈室、我图我画器材:棋牌、画板、彩色笔目的:通过益智游戏帮助提升孩子们的智力,与表演能力。并且在小组中让孩子们懂得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同时,让孩子学习表达技巧。在游戏中得到快乐与关爱,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体会社会网络的支持。内容:(1)上午:我们和男孩子一起在博弈室下棋,通过在下棋过程中的建立关系,进行个案访谈,收集个案资料(2)下午:带领孩子在我图我画室开展了小组活动。我是主持人,边森森为协作者A、首先给大家介绍小组规范,然后解释本次小组的主题及游戏规则。B、为了活跃气氛,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我们邀请李成给大家唱首《感恩的心》C、通过自画像来自我介绍,说出自己的名字、年龄、籍贯、爱好等等。D、我写你猜,请出一位小朋友写出一种动作或者动物,再让另一位小朋友表演,大家来猜(每个人都轮换一次)F、活动总结时,组员开始躁动并难以维持,宣布结束。所用专业方法与技巧:1、在做个案时,当孩子说到自己以前痛苦的经历时,予以同感表达和理解。并且在对其受骗的经历予以建议和忠告。2、邀请李成唱歌时,主持人给与鼓励现对本次实习总结分享如下:1、这次活动中,主持人表现的更加富有活力和感染力,非常自信和熟练,对专业技巧的运用也变得熟悉,更够主动地融入到此群体当中。但对边缘者和破坏者处理能力有待提高2、协作者在整个活动中表现不够积极配合主持人,而自己与不愿意参与的孩子聊天,没有很好维持现场秩序,影响了活动进程。3、由于实习的男生和女生是分开进行的,因此对活动本身造成了一定得影响。小组活动安排被改变,而后来的游戏是临时组织的,所有在以后的小组活动设计需要变动。4、在活动中,救助站内的女生没有能够参与到小组活动中,而且男生和女生被隔离,没有机会正常地交往,这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育。也使孩子学习与异性交往的能力与技巧被阻碍,肯定对处于青春期的性心理发育阶段的孩子造成性别认同障碍,需要对此回应。

(四)活动地点:手工室、健身房器材:折纸、剪刀、画笔目的:通过教孩子一些折纸的方法,来发现生活的乐趣,在被救助的期间内,也能体验到一些温馨和快乐,来替代枯燥乏味的救助生活。另外,也可以加强跟陌生孩子的关系建立,为个案访谈做好铺垫。内容:(1)上午:在手工室里,许敏教孩子折叠纸船、心、和千纸鹤,其他三人为协作者。并且在自己的作品上写下自己的姓名、兴趣、爱好、最想说的一句话,然后将作品保存纪念。最后在督导的带领下,总结活动的收获。在此次活动中,年龄较小的孩子的融入情况非常好,也能积极与主持人交流;而年龄稍大(三个16岁)的孩子对活动基本不感兴趣,只是刻板地根据主持人的步骤做,如有不懂也不询问交流。但孩子反映,都没有学会。其中,一位孩子偷拿手工室里的气球,被督导当面批评,并要求其他孩子指出其错误,最后惩罚其面壁思过。(2)下午:在健身房,由边森森主持,开展角色扮演。在进入场地之前,强调了尊重、不打架骂人的游戏原则。首先,由一位孩子整队有序带入房间。当他们进入之后,就抢拿房间里的体育器材和玩具并打闹。随即我们将所有的物件收回都放在墙角并有人家看管,但有人抗议,不愿参加小组。然后,安排大家围成一个圆圈,并作示范,但反应不积极。开始由主持人介绍游戏规则,提出问题你们最喜欢的人是谁?大家都不愿回答,主持人继续引导和鼓励组员说出答案。只有三个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时,又有孩子出来打闹,阻止无效,活动宣告失败。接下来,所有人都在房间里玩,我们趁机做了个案访谈,收集信息。最后,督导带领孩子做了评估与反思,我们也说出了今天活动的感受,并且指出小组失败和大家打闹,给出下次的建议。所用专业方法与技巧:1、通过小组内的压力,即同伴的话语和观点来达到纠正和管理的目的。2、在个案访谈时,给与孩子一些鼓励和支持,并且提出在以后生活中的忠告和自我防护能力。现对本次实习总结分享如下:1、在上午的折纸环节中,只带动了年纪小的组员的积极性,而没有很好的调动年纪大一些组员的兴趣。由于小组的异质性较强,因此在计划时考虑一种合理的游戏是相当有必要的,但自身原因目前还没有找到这种全方位的小组活动游戏,足够吸引不同特征的组员。2、督导在处理那位偷拿气球的组员时,方法(当众如用脚踢,责骂等)欠妥,有损孩子的自尊心,是对孩子的不尊重。可以看出,孩子现在已经对这种方式产生了习得性无助之感,已经习惯了这种打骂的教育方式。(例如,当督导要打他的时候,他说你打吧,打死我算了!)可见,这种现象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值得深思。更深层次的考虑,长时间的沉浸于这种虐待之中,这种暴力可能会产生代际循环,传染给下一代,对以后孩子的正常社会化和心理健康发育不利。同时,这种被虐待的人也会将仇恨心理转嫁于处于更弱势的群体,对更多的人受到伤害。据我观察,督导经常会利用暴力来教育孩子。那么如此这样,让孩子在这里每天接受不公平的对待,以暴力解决问题,是对孩子地负责吗?是我们提倡的人性化服务吗?况且,还是一位社工,一位社工专业学生的督导.(五)活动地点:知识殿堂、健身房、爱心图书屋器材:白板、白板笔、海报纸健身球目的:利用离别处理技术,安抚将要离开孩子之间的伤感情绪,提供必要的情感支持。内容:(1)上午:我们到达救助站之后,得知有四名孩子将要离开,被送回家,由此我们改变原来计划,实施了针对以离别抚慰为主题的介入方案,提供必要的心理安慰与鼓励,地点在知识殿堂。首先,告诉大家今天有四名小伙伴将要离开了,这么常时间的相聚,我们之间也都建立起了亲密的友谊,彼此也难以割舍,但人生有许多这样的分离,我们总要学会勇敢地面对。所以,就这最后的几个小时,让我们共同来送别他们。然后,边森森教大家学习《祝你一路顺风》,为我们的小朋友送去祝福。但由于歌曲较难,所以大家兴趣不够高,学习效果不好。其次,许敏和孔晨曲教大家折叠心型图案,然后写下自己想对他们说的心里话和祝福,送给他们,并且互相拥抱。最后,我们送给了他们一些忠告和鼓励,对四位伙伴进行了情绪疏导和必要的支持。

后来,又新加入四个年龄稍大一些的伙伴。我们给四个人介绍了一些情况这里的基本情况。并且做了一个个案访谈。因为此次机构督导不在,所有活动均为小组自己设计。所用专业方法与技巧:1、离别处理技术,对孩子们面对离别时出现的伤感情绪进行同理心表达,并且疏导和鼓励。2、在个案访谈时,给与孩子一些鼓励和支持,并且提出在以后生活中的忠告和自我防护能力。现对本次实习总结分享如下:1、有专业敏感性,及时抓住孩子离别的事件,运用小组工作的专业方法和离别抚慰处理技术。面对这个事件,能够用专业的眼光,机动灵活得安排小组活动计划,对此次案件及时介入和实施干预方案。但是,本次离别处理技术实施效果却不显著,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一些孩子没有很配合地加入到小组中来,究其原因,是活动对象的异质性较大,个别孩子有偏差行为,因为其长时间的流浪,生活在一种游离于大众规范之外的亚文化圈子里,规范概念不够。2、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我们发现,许多孩子在被送回家之后,又回归到以前的流浪生活。我们应该了解到孩子流浪的原因,评估案主需求,对应的从各个维度进行干预计划实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提供给孩子一个安全、家庭功能健全的生活环境。仔细去,可以发现,许多孩子离家出走,是因为家庭暴力引起的,或者经济贫困等,每次在被救助之后又送回家,等于又一次把他们送入了危险的情境,又一次成为高危人群,行为偏差出现的风险加大。如果能够,派驻社工及时跟进孩子的情况,解决家庭矛盾,切断孩子再次离家出走的根源,才是救助的根本。(六)活动地点:走廊、知识殿堂器材:气球、彩色绳子、报纸、白板、白板笔、零食目的:利用小组活动带给孩子快乐,珍惜眼前的幸福。同时,回忆以前的时光,交流对我们实习的感受。内容:(1)上午:由李云超主持,其他实习生为协作者。带领大家在我图我画活动室内集合,讲解游戏的规则,以及注意事项等。将所有孩子自由组合成两组,选出组长,负责指挥和维持秩序。由协作者准备好气球,并做示范,两个人将气球放在肚子中间,从这边跑到另一边,不可以用手,否则犯规。然后,带领大家来到走廊,做好准备工作,其他有智力障碍和不想参与的组员组成啦啦队,每人一个气球,负责加油。在我喊开始之后,两组同时开始,其他人加油,很激烈也很开心。第二回合,增加难度,两人用背夹着气球跑。这个游戏结束后,大家坐在一起休息,我们顺势进行总结。最后,我们又做了叠报纸的游戏。本次活动崔效辉老师也参与其中。(2)下午:在知识殿堂我们开展了掏出心里话的活动,谈谈这两个月大家的感受,并做交流。然后大家共同唱了一首歌,给孩子分发零食,每人同等的份额。最后做道别。期间,协作者也做了一些个案访谈。(3)机构督导给我们做了交流,让每个人说出自己自实习以来的收获与发现的问题等。所用专业方法与技巧:1、赋权,在游戏时,充分发挥每一个孩子的特点,让其都能够参与到活动中来。包括有智力障碍的孩子,最大限度的挖掘出个人的能动性与潜能。2、头脑风暴法,让每个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任何想法都可以分享。现对本次实习总结分享如下:1、能够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娱乐性较强。而且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融入小组中。这也是我们组织的活动中比较成功的一次。2、救助站的管理体制过于僵化,没有该孩子以自由。所有的孩子只能被关在楼里,严加看管,据孩子自己说,这里就像监狱一样的。他们都不想呆在这里的。3、小组的带领者以及协作者之间的配合不够默契,会出现断裂的现象。这也大大的影响了活动的效果。

最新更新
精品分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