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百科全书 >学科新知 >历史新知> 王保贤:《共产党宣言》文体的变化

王保贤:《共产党宣言》文体的变化

更新时间:2021-07-14 09:57:40

1848年2月问世的:最初的稿本单从“信条”一词看,就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从篇幅看,只有不足四千字(指译为汉文,下同);后来的第二稿,虽然篇幅增加不少(约一万三千字),内容上亦有重要补充,但仍然沿用了教义问答的文体;第三稿即成为定稿的《宣言》,篇幅约三万字,则果断抛弃了教义问答的文体,其结构改为由一个简短的《引言》和篇幅不一的四章组成。从内容上看,在《宣言》的形成过程中,只有《宣言》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恩格斯在1888年英文版上对此加了一个注:“这是指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命题;只有《宣言》明确指出,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但“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只有《宣言》用比较大的篇幅,同顽固维护私有制的各种论调进行了义正词严的论战——用“教义问答”的文体显然是很难进行这种论战的;也只有《宣言》在结尾部分庄严地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尽管这一口号是在1847年6月的共产主义者同盟“一大”上通过的,但并没有体现在《信条》和《原理》中)的号召,等等。

最新更新
精品分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