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经验 >美食> 川西清明节传统食物是啥 有什么寓意

川西清明节传统食物是啥 有什么寓意

更新时间:1970-01-01 08:00:00

又叫艾馍,用糯米粉面包麻茸甜馅心或鲜肉咸馅心,外裹鲜橘子叶,置旺火蒸,原是川西农家清明节的传统食品。1940年,成都市新都天斋小食店将艾馍精心改制,更名为。馅分甜、咸两种,甜馅用炒黄豆面和砂糖,俗称豆沙包心;咸馅用肉配上芽菜。包裹鲜柑橘叶上笼蒸熟时,满屋弥漫着青笋、柑叶的清香,色绿形美、细软爽口,让人垂涎不已。

艾篙也叫清明菜,是清明时节客家人要吃的一种菜。把采集来的清明菜切成小节,和面粉搅拌在一起,用油进行煎炸,就制作成了特色小吃,吃起来并不会太油腻,反而挺有绿色清新的味道。能采摘来吃的艾蒿只在春季里才有。要吃的部分是新发出的嫩芽,粉绿粉绿的,带着很细小的绒毛,沾满清澈的露珠,混合着原野的清香的味道。

清明节有禁火冷食的传统,蜀人用麦草捣汁作青粉团,乌柏汁染乌饭作糕。四川成都一带有以炒米作团,用线穿之,或大或小,各色点染,名曰。旧时,在成都北门外至“欢喜庵”一路摆卖。清人《绵城竹枝词》有诗云:“欢喜庵前,春郊买食百忧宽。村醪戏比金生丽,偏有多人醉脚盆。”

一般在清明节食用,跟江浙一带的青团类似,区别在于成都人用的是野菜棉花草。清明时节,棉花草漫山遍野都是,棉花草和进米粉或糯米粉中,蒸成馍馍。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又顶饱,以前有人要出远门,带上路的就是这种馍馍。

即田螺、螺蛳。清明前后是食用螺蛳的最佳时令,此时螺肉肥美,有“,肥似鹅”和“,顶只鹅”的说法。过去买不起鹅的人家,下河塘摸盆螺蛳,用清水养两天,然后夹去尾端,放点葱姜辣椒煮熟,就是一盆好菜。有的就用腌菜卤煮煮,清淡爽口、味道非常鲜美。有的煮熟了挑出螺肉炒韭菜,那是打嘴巴也舍不得丢的美味。

最新更新
精品分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