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百科全书 >学科新知 >历史新知> 北宋宰相丁谓的性格特点 丁谓的品行怎么样

北宋宰相丁谓的性格特点 丁谓的品行怎么样

更新时间:2021-07-23 09:07:23

丁谓是个,,“书过目辄不忘”,几千字的文章,他读一遍便能背诵。早年,丁谓随做官的父亲丁颢在泾州(今属甘肃省)。父亲同僚窦偁见丁谓聪明机灵,颇有才气,称赞道:“此儿将来必定做大官。”于是将女儿相许。宋代著名文学家王禹偁曾在平江(今苏州)担任长洲县令,丁谓与好友孙何曾一同以文章拜谒,王县令看了文章大加赞赏,认为“自唐韩愈、柳宗元之后,二百年始有此作”。王禹偁后来曾称他是“今之巨儒”,诗似杜甫。昆山龚颖平时很自负,极少称赞别人,但对丁谓的文章却给予很高评价,认为可与唐代韩愈、柳宗元匹敌。他勤奋好学,博闻强记,天象占卜、书画棋琴、诗词音律,无不通晓。

丁谓凡事能动脑筋,办事都有谋略,便是一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四月,丁谓负责修建玉清昭应宫。工程规模宏大,规制宏丽,建筑分为2610区,共计有3600余楹。工程除了钱外有3个难题:一是盖皇宫要很多泥土,可是京城中空地很少,取土要到郊外去挖,路很远,得花很多的劳力;二是修建皇宫还需要大批建筑材料,都需要从外地运来,而汴河在郊外,离皇宫很远,从码头运到皇宫还得找很多人搬运;三是工程上原有很多碎砖破瓦等垃圾清运出京城,同样很费事。经过周密思考,丁谓制订出科学施工方案:首先从施工现场向外挖了若干条大深沟,把挖出来的土作为施工需要的新土备用,以解决新土问题。第二步,从城外把汴水引入所挖的大沟中,利用木排及船只运送木材石料,解决了木材石料的运输问题。最后,等到材料运输任务完成之后,再把沟中的水排掉,把工地上的垃圾填入沟内,使沟重新变为平地。一举三得,不仅节约了时间和经费,而且使工地秩序井然,使城内的交通和生活秩序不受施工太大的影响。工程原先估计用15年时间建成,而丁谓征集动用数万工匠,严令日夜不得停歇,结果只用了7年时间便建成,深得皇帝赞赏。“丁谓造宫”成为工程理论的一个典型实例。

原本博学多才的丁谓,为了权利变得邪佞狡诈,被人斥为“”。

最新更新
精品分类

Baidu
map